三块广告牌的凶手是谁 开放式结局引人深思

时间:2018-02-28 16:44:08阅读:1094
  电影《三块广告牌》就要上映了,在整部电影中还是从女主的女儿被奸杀一案作为起点,之后也是发生了一系列围绕此案件的各类事件,但是结尾导演还是没有交代出凶手到底谁?那么,三块广告牌最后的凶手是谁?一起了
      三块广告牌的凶手是谁 开放式结局引人深思

      三块广告牌的凶手是谁 开放式结局引人深思

      1/5

        电影《三块广告牌》就要上映了,在整部电影中还是从女主的女儿被奸杀一案作为起点,之后也是发生了一系列围绕此案件的各类事件,但是结尾导演还是没有交代出凶手到底谁?那么,三块广告牌最后的凶手是谁?一起了解下吧!

        三块广告牌最后的凶手是谁

        三块广告牌中在女儿谋杀案过去几个月仍未找到肇事者之后,女主人公Mildred Hayes决定走出一招险棋:制作了三块广告牌立在通往她居住的小镇道路上,牌上标语径直向当地警察局长William Willoughby发问“为什么还没有抓到凶手?”而当局长的二把手Dixon——一位有恋母情结、不成熟且有暴力倾向的警官参与调查这桩案件后,女主角同Ebbing小镇执法部门之间的战斗则愈演愈烈。

        在立广告牌这个事情上,小镇的居民逐渐分化成了两派,正如当地的牧师所言,Everybody is with you about Angela, but nobody is with you about this。

        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警察局长确实是一个好人,而抓不到凶手也不是他本身的不作为,然后提取的罪犯的DNA库里没有匹配型,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抓来验DNA吧,现实中就是有大量这种无线索无证人最后无疾而终的案件,再加上局长又是将死之人,身后还有孤儿寡母的,很多人觉得不该对他这么hash。

        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女主做的有点过了,对,你的女儿是被强奸致死没错,你可以在我们允许的范围内适度表达你的悲伤,但是道德绑架我们的局长就是你的不对了。也就是说,人们喜欢去感到悲伤表达同情,这样能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能满足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的虚伪内心,但是一旦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要背负一定责任,或者自己会有所影响,那还是算了吧,你悲伤悲伤就够了别太过分了哦。

        影片开放式的结局,更让涵义升华。电影最后没有结局,没有人知道凶手是谁,没有人知道最后米尔德里德和杰森有没有杀掉犯下另一起强奸案的强奸犯。有网友认为凶手就是那个嫌疑犯。

        《三块广告牌》虽然因一起奸杀悬案而起,但电影的重心并不在这里,而是聚焦于惨案过后人们的生存现状。电影中处处透露着一种荒诞的无力感,你不能说该为这一切负责:警察、居民、米尔德和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他们自私、偏激、冷漠、暴躁,但他们的本质并不坏,只是这部电影太容易使我们联想起现实,想到现实世界中的“罪与罚”。

        最终电影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收场了,《夏日最后的玫瑰》再次响起时,三块广告牌卸下了沉重的诘问矗立在阳光中。在看过了混乱、暴力和痛苦之后,影片留给我们的是淡淡的忧伤和渺茫的希望。希望《三块广告牌》能在国内顺利上映,这样的好故事值得再看一次。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